【一哥有话说】这是一份不多见的行政机关应诉实务讲义,原文是PPT格式的要点,应为受邀给行政机关进行讲座培训时的大纲。作者背景为西南某省省人大立法专家、省政府法律顾问、省行政复议专家委员会成员、省律协副会长兼秘书长、大学客座教授、研究生导师等身份。从标题来看,该作者也是代理过行政机关应诉的,具有相当水平和经验的。其中一些给行政机关的应对建议,值得玩味体会。譬如:
“了解合议庭人员与主办法官(包括法官的专业以及工作方式)”
“如要改变具体行政行为,应在此阶段做出并书面告知法院 先于执行。”
“注意庭审技巧,公开开庭与不公开有区别,现场直播与小范围开庭的区别,群体与个体的区别。”
古人云: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所以应该了解当你提起行政诉讼时,行政机关将如何应对你?因为不少摩友们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,才开始学习掌握法律诉讼应知应会,并非是为了跟谁“过不去”,才要去骑摩托的,诉讼自然是天生缺乏经验的短板。因此,十分有必要领会大纲要点提示,知道行政机关如何应诉的思路方式,体会言简意赅中的深言大义,这对反禁摩诉讼庭辩也是很重要的,这也是本文刊发的用意所在。

行政诉讼应诉实务
行政机关应诉几点体会
一、依法行政是胜诉的基础
•1.行政机关应该以每个行政行为都可能被诉为行为前提,严格梳理工作流程并按流程工作,保证程序的正确。如送达,听证,告知行政相对人权利、义务等程序。
•2.行政机关法制工作部门提前介入是胜诉的重要保证。
•3.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,内部的博弈和讨论是必经程序。
二、接到应诉通知后应注意的事项
•1.审查是否符合管辖(包括管辖地及行政级别,如有则提出管辖异议)
•2.审查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(包括是否属于行政复议前置)
•3.审查是否超过起诉期限六个月,二十年
•4.审查原告的主体资格 相对人 利害关系人
三、证 据
•1.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十日内要提交证据,逾期应有正当理由且要提交书面申请,请法官签收。否则视为无证据。
•2.证据提交前,要进行审查。
•3.提交证据要请法院法官签收。
•4.特殊情况下可补充提供证据。
四、庭前沟通
•1.了解合议庭人员与主办法官(包括法官的专业以及工作方式)
•2.向合议庭提交本部门的法规以及规章,并将相应部分用红线画出。
•3.归纳争议事实以及理由 图表化。
•4.向分管领导做阶段工作报告,确定思路。如要改变具体行政行为,应在此阶段做出并书面告知法院 先于执行。
五、开 庭
•1.针对原告方的诉请提出答辩的主要意见(如驳回起诉,维持行政行为,或同意就行政赔偿进行调解等)
•2.庭审中,原告如提出新的诉请,法院不应允许。如要允许,应有新的正当理由。(注意理由的正当性,如有异议,要书面提出)
•3.庭审中,针对诉请的主要事实和适用法律提出我方的意见,做到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凿。
•4.注意庭审技巧,公开开庭与不公开有区别,现场直播与小范围开庭的区别,群体与个体的区别。
•5.注意开庭笔录的核对以及签字,防止错误的笔录导致二审承办人员的错误判断。
•6.及时跟进审理后的情况,如合议时间,审委会时间。
六、庭审当中的法律适用
•1.注意本部门规章之中,尤其是非专业人员不熟悉的标准、解释
•2.司法解释的了解与运用法释(2000)8号,执行行诉法;(2002)21号证据 ;(2004)2号案由;(2004)96号座谈会纪要
•3.行政审判案例指导具有可比性。
七、判决以及执行
•1.判决领取后如要上诉,须注意时效。
•2.判决重做应在履行期限内完成•3.申请执行要注意在时限内作出。
八、再审或抗诉
•1.再审应在两年内提出。
•2.再审时要注意因工作人员变动或档案资料变化造成的证据变化。
•3.再审时应积极应诉。
•4.检察机关抗诉应主动和检察机关沟通。
九、律师团队的标准
•1.熟悉本行业本部门工作流程以及法规
•2.敬业
•3.沟通(包括与行政机关的沟通,和法院的沟通,和对方当事人的沟通,与媒体的沟通)
•4.宏观的视觉以及对问题全面整体的把握
•5.组织和协调能力
•6.与律师的合同(包括审级,对结果的把握,费用,律师的变换,合同的终止与解除)
•7.专门人员与律师的对接
•8.法律文书的审查以及过程中的法律意见。